English

《老版本》●老特色

1999-08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龚明德 我有话说

我们出书应该本着这样一个重要精神:务实,在出书上不搞花架子。《老版本》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,完全以低价、平装,但同时又绝对优质的形象奉献给读者的。

《老版本》的特色之一是“老”。这是站在21世纪的清晨回望20世纪最让人怀念的“五四”后第一第二代作家、学者和出版家共同创造的辉煌文化业绩的昨天。出版重排旧籍,不是我们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创造,即便原版原貌影印,也有人较大规模地做过了。我们之所以迎难而上,是这项工作其实大有天地。已经出书的旧籍重印本,不知何种原因,不仅原书的差错未消灭,新排后的差错又多了出来。中国目前的读书界,一般读者固然无精力细细校勘,连专业书评家(这里指个人性趣而言,其实没有产生)也无条件或无耐心去严格核查新排印出的文献类图书,从而导致此类万不可撒污的书也保证不了质量。

为了维护“老”的特色,我们坚持不改动原文,只订正误笔误植。订正误笔误植,单单具备了能力还不够,必须充分做好持久战的准备。如第一批中的《红楼梦宝藏》,原版是草纸本,责编三四次从头细细校勘到尾,二审、三审也各读了两遍,最后又由一位精通《红楼梦》的中年正编审检查了一遍。其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。

再如叶小凤的中篇小说《前辈先生》,是1927年10月就出版了的优秀作品,却被埋没了70多年。责编在废旧书堆里发掘出了该书,可惜是残本,又千方百计从北京、上海几家大图书馆补配缺页,历时几年,方凑足完本。这种抢救文学财富后化一为千为万的精神,是当今出版界应该倡导的!

“老版本”的又一特色是善本。发现作者误笔和手民误植是需要高度耐心并同时需要学识的,二者缺一不可。如《前辈先生》是边写边连载,而后出书,作者无工夫通看,出版该书的人也不敢动,留下了大量的校勘活路。责编在排版前后通校细读了6次。中间有人主张改换一些当时的用语以适应当今青年读者,责编也照办了。但后来又集体商量,觉得改了不好,把“味儿”改走了。为了恢复被改的部分,责编又通读了一遍。

担任《老版本》丛书审稿任务的编校群体,是四川文艺出版社一批富有编校经验又具有相应学识的中年编辑。可以讲,三五年之后,《老版本》丛书如果出到三五十册,将是我国读书界购藏的珍本书。

当然,我们也将吸收书评家、爱书家们的批评意见,不断努力,让《老版本》成为名牌图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